2010年11月20日星期六
18分钟内,15%的互联网流量都流经中国
2010年7月31日星期六
ghs46.google.com
C:\Users\User>nslookup ghs46.google.com目前利用IPv6访问GHS不需要翻墙(或者说GFW对IPV6是无效的?).
服务器: google-public-dns-b.google.com
Address: 8.8.4.4
非权威应答:
名称: ghs46.l.google.com
Addresses: 2404:6800:8003::79
72.14.203.121
Aliases: ghs46.google.com
2010年7月30日星期五
俄罗斯法庭下令封锁Youtube
————————————
俄罗斯还有法庭下令封锁; 天朝根本不需要"下令",不给理由直接GFW掉。
Google App Engine 对 IPv6 的支持更进一步
今年3月,Google App Engine 开始为 appspot.com 下的应用提供 Google over IPv6 的支持,而本周他们将这一范围扩大到了所有使用 ghs.google.com 的域名。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默认情况下,Google 只会向来自白名单的 ISP 用户返回 AAAA 结果,虽然这一白名单正在逐步扩大,但是仍然局限于一小部分用户。如果你想彻底启用 IPv6 的话,可以将 CNAME 指向从 ghs.google.com 改为 ghs46.google.com。但是由于这样 IPv6 的流量大增,可能会导致应用运行缓慢,甚至有多达 0.1% 的客户无法访问,所以动手前考虑清楚吧先。
via GAEblog
2010年7月28日星期三
Google的HTTPS搜索服务遭DNS污染
整整一个月后的今天,终于还是等到了这一天,虽然对于没做任何设置的中国用户,Google默认会把https搜索重定向到谷歌香港的http搜索,尽量避免中国用户使用HTTPS搜索,但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Google的HTTPS加密搜索服务器域名 encrypted.google.com 被DNS污染而无法访问。
关于判断DNS污染的文章可以参看此文,我们在命令行下通过这样一条命令 nslookup encrypted.google.com 144.223.234.234,即可判断该域名是否被污染,由于144.223.234.234不存在,理应没有任何返回。但我们却得到了一个错误的IP:93.46.8.89。可见 encrypted.google.com 这个域名已经被DNS污染了。
解决的方法有三个:
1、使用各种SSH加密代理,在加密代理里进行远程DNS解析,或者使用VPN上网。
2、修改hosts文件,Windows系统中Hosts文件的优先级高于DNS服务器,操作系统在访问某个域名时,会先检测HOSTS文件,然后再查询DNS服务器。可以在hosts添加受到污染的DNS地址来解决DNS污染和DNS劫持,目前可用的encrypted.google.com的IP有66.249.89.104和209.85.225.104。
3、通过一些软件编程处理,可以直接忽略返回结果是虚假IP地址的数据包,直接解决DNS污染的问题。这类软件可参见这里和这里。
最后,我谴责这种通过DNS污染干扰用户上网的流氓手段。
2010年7月7日星期三
中国大陆当局还在审核谷歌中国的 ICP 许可证
Google在周一已经修改了其不会自动跳转的谷歌中国首页,加上了ICP证号和三个谷歌中国硕果仅存的服务链接。
Via the Economic Tims 谷奥
Google's China webpage licence under review
BEIJING: Google's application to renew its webpage licence in China is currently under review with no set deadline, a government official said on Wednesday. "Google's annual check-in is under way," Wang Lijian, chief propaganda official at the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IT) told media. Wang said that Google's submission was "relatively late" and that he was not sure when the results would be out.
China's MIIT is the body responsible for renewing and reviewing 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 licences. Google said last week it will stop automatically rerouting users to its uncensored Hong Kong search site after Beijing indicated it will not renew Google's ICP licence if it continued to do so. Google now operates a landing page for its Google.cn website and clicking anywhere on the page brings the user to the Google.com.hk site.
China is the world's biggest Internet market by users. This development is the latest in a series of twists that occured since Google unexpectedly warned in January it might quit the country over censorship concerns and after suffering a hacker attack it said came from within China.
2010年7月1日星期四
Google 香港主页由于 “技术问题” 无法向大陆提供搜索建议
不过大陆访问Google.com,其搜索建议功能还是正常 的。
搜索建议一直是Google存在争议的服务之一,因为它会根据搜索量自动显示出一些建议的搜索关键字。Google也曾经不止一次的自我过滤掉一些 不河蟹的内容,包括民族仇恨言论、宗教言论,Google在法国甚至输掉了关于"骗局"一词的搜索建议官司。
搜索建议在中国大陆也是一个很敏感的功能,在"严打"期间谷歌中国搜索建议由于"儿子"一词被迫关闭,经过数月才重新开放。
河蟹评论,爱护谷奥,蟹蟹大家!
Via Download Squad
谷奥 http://www.google.org.cn/posts/google-hong-kong-search-suggest-blocked-in-china-mainland.html
2010年6月28日星期一
Official Google Blog: An update on China
We currently automatically redirect everyone using Google.cn to Google.com.hk, our Hong Kong search engine. This redirect, which offers unfiltered search in simplified Chinese, has been working well for our users and for Google. However, it's clear from conversations we have had with Chinese government officials that they find the redirect unacceptable—and that if we continue redirecting users our 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 license will not be renewed (it's up for renewal on June 30). Without an ICP license, we can't operate a commercial website like Google.cn—so Google would effectively go dark in China.
That's a prospect dreaded by many of our Chinese users, who have been vocal about their desire to keep Google.cn alive. We have therefore been looking at possible alternatives, and instead of automatically redirecting all our users, we have started taking a small percentage of them to a landing page on Google.cn that links to Google.com.hk—where users can conduct web search or continue to use Google.cn services like music and text translate, which we can provide locally without filtering. This approach ensures we stay true to our commitment not to censor our results on Google.cn and gives users access to all of our services from one page.
Over the next few days we'll end the redirect entirely, taking all our Chinese users to our new landing page—and today we re-submitted our ICP license renewal application based on this approach.
As a company we aspire to make information available to users everywhere, including China. It's why we have worked so hard to keep Google.cn alive, as well as to continue ou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work in China. This new approach is consistent with our commitment not to self censor and, we believe, with local law. We are therefore hopeful that our license will be renewed on this basis so we can continue to offer our Chinese users services via Google.cn.
Posted by David Drummond, SVP, Corporate Development and Chief Legal Officer
http://googleblog.blogspot.com/2010/06/update-on-china.html
2010年6月26日星期六
An update on encrypted web search in schools
2010年6月6日星期日
Google(Gmail) 帐户被停用
如果要立即恢復對您帳戶的存取權,請在下方輸入行動電話號碼,我們會透過簡訊將驗證碼傳送給您。
驗證選項
簡訊
Google 會將含有驗證碼的簡訊傳送至您的手機。
國家/地區
行動電話公司
行動電話號碼
電話號碼
如果您在驗證帳戶時遭遇問題,請回報您的問題。
如果您無法使用行動電話還原帳戶,也可以聯絡支援部門尋求進一步的協助。
帳戶可能因為使用者違反《Google 服務條款》或 Google 產品的《服務條款》而遭到停用,不便之處敬請見諒。瞭解詳情
UPDATE:在GOOGLE帐户被暂停一天之后使用手机验证码成功解封。
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翻墙使用的IP不是固定的,经常在不同地点登陆被Google认为帐户被入侵暂停使用。
2010年6月4日星期五
由于中国处理互联网流量的特殊方式
https://www.google.com/support/googleanalytics/bin/answer.py?answer=57053
来自中国的访问
由于中国处理互联网流量的特殊方式,Google Analytics(分析)可能会漏掉一些来自中国的访问量。 虽然这个问题不是 Google 或 Google Analytics(分析)所特有的,但我们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并且正在努力寻找解决办法。 由于在此期间这种漏报情况会持续发生,所以您可以继续使用 Google Analytics(分析)为您的网站分析总点击量趋势和模式。
2010年5月17日星期一
2010年4月20日星期二
Google解释参与/不参与哪些审查
增长的政府互联网审查无疑是由于上网人数越来越多,他们比以往创建更多的信息。例如,每天每分钟都有超过24小时的视频被上传到YouTube。这对于曾 经控制传统印刷媒体和播放媒体的政府是一项巨大挑战。与此同时,任何人都同意限制某些信息在互联网上的允许――例如儿童色情――很多新政府规定不仅打击了 开放互联网的心,也违背了《世界人权宣言》第十九条:"人人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此项权利包括持有主张而不受干涉的自由,和通过任何媒介和不论国界寻求、接受和传递消息和思想的自由。 "
我们看到了对此挑战的很多方式。中国是最极端的例子,但不仅仅是它。Google产品――从搜索到Blogger再到YouTube和Google Docs――被我们提供服务的100个国家中25个封锁。此外,我们也经常受到政府从我们所有的网站限制和移除内容的请求。当我们接到这些请求,我们审视 哪些内容,尽可能地让它们和服法律,如果我们认为那过于宽泛,我们试图尽量缩小范围。如果可能,向我们的用户对哪些内容被请求屏蔽或移除透明化,以让他们 明白没有得到完整的内容。
在我们自己的服务上,我们以不同的方式处理有争议的内容,这取决于产品。作为一个起点,我们区分搜索(我们只是链接到其他网页)、我们的托管和广告。概括地说,这里是我们的政策:
我们对搜索限制最少,因为搜索结果反映了互联网上的内容。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全域性移除结果,除非儿童色情、一些向侵权信 息、垃圾信息、恶意软件和包含敏感例如信用卡号码的个人资料。明确地说,我们不想进行政治审查。这一点尤其在像中国和越南尽管公民可以挑战审查命令而没有 民主进程的国家。我们仔细评估是否或进入一些可能进行政治审查的国家。
一些欧洲和其他地方民主选举产生政府有一个国家法令禁止某些类型的内容――例如,像在德国和法国亲纳粹的非法材料――只从沃恩的当地搜索引擎(例如德国的www.google.de)
我们也遵守一些国家的年轻人保护法像德国移除某些被认为是儿童不宜的链接,我们在韩国也这样做。当我们移除内容,我们对用户显示一个信息:根据当地法律,某数量的结果被移除,我们也向chillingeffects.org,由伯克曼互联网与社会中心(Berkman Center for Internet and Society)运作的一个跟踪网上言论限制的项目报告这些被移除的内容。
像Blogger、YouTube和Picasa网络相册这些我们托管的平台,拥有哪些内容允许,哪些不允许的政策概述。一个我们不允许的很好的例子是仇恨言论。我们政策在这些我们自己托管平台的上移除的内容比在Google搜索上移除的多。Blogger,作为一个最单纯的表达平台,属于开放的服务,允许合法的色情,只要它与Blogger内容政策规定相符。YouTube,作为一个以允许共享、评论和用户互动为旨的社区,有自己的社区准则定义自己的审查规定。例如色情是绝对不在YouTube上被允许的。
我们尽可能地使用户更容易地举报违反我们政策的内容。这是一个视频解释举报如何在YouTube上工作。我们每天24小时都在复查我们服务上被举报的内 容。除非当地法律禁止某些内容,我们将禁止进入那些国家。例如,在土耳其,冒犯现代土耳其的创建人穆斯塔法・基马尔(Mustafa Ataturk),是不合法的。两年前,我们通知了这些在YouTube上的内容并且在土耳其屏蔽了这些违反土耳其法律的视频。一个土耳其法庭随后要求我 们在全球屏蔽那个视频,我们拒绝那样做,认为土耳其法律不适用于土耳其意外。结果YouTube一直在那里被封锁。
最后,我们的广告产品拥有最严格的政策,因为它们的目的是为了创收的商业产品。
这些政策总是不断变化的。决定在我们的服务和产品上允许,限制还是移除,内容,往往需要复杂的判断。
我们有坚定的勇气关于行动处理方法的权利,无论这是关于我们自己的政策条款或者在某种程度上抵抗政府的请求。最后,我们信任,原则是第一位的。
我们以前说过,但在这特别具有挑战性的时候,他们能重复:我们有偏爱人民自由表达的权利。我们相信:更多信息意味着更所选择,更多自由和最终个人拥有更多的权力。"
2010年4月3日星期六
谷歌今日正式改名为“Google中国”
2006年4月12日,Google全球总裁施密特亲自来华,宣布Google在中国的名字将改为"谷歌"。
去年12月,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业务总经理刘允曾表示,"我们不是Google China,而是Google in China。 "
2010年3月23日星期二
深入揭批对谷歌的抹黑是多么的扯淡 欢迎网友补充
http://www.linglingfa.com/2010/03/23/4852/
我很愤怒,不是因为g.cn的退出。关于Google的退出,实际上早在年前我们就多次讨论,并客观分析到今天这个必然的 结果。
然而一些傻逼,没错,就是纯傻逼们,他们不需要理由,不需要分析,不需要逻辑,只要给他们一顶帽子,他们就能喷遍整个地球的人,从那时起,就开始了 他们拙劣的扯淡、造谣和抹黑工作。
我愤怒的是今天扑面而来的这些扯淡、造谣和抹黑的言论。和30多年前毫无二致的是,政治正确依然是在很多人心里比良知和真相更重要的存在。在这个刚 刚看完刘慈欣的《三体》的日子里,面对周边这样的环境,让我心情极度愤怒和低落,甚至一度在思考生存的意义。然而一个Twitter上的朋友点播了我。过 去我总是不屑与傻逼争论,因为大家知道,那会让人们分不清谁是傻逼。但是我今天认识到得事情是,要打败傻逼,就要用于把自己降到傻逼的水准上去,用键盘和 鼠标当武器,和傻逼们战斗。我不怕别人分不清到底谁是真傻逼,因为,总需要有人和傻逼作战。而且我和傻逼不一样的是,我和傻逼吵完架,我仍然可以回到我自 己,做一个正常人,而傻逼,会继续,并一直傻逼下去……
有关G.cn撤离中国的来龙去脉,即使你用百度,也能找到更多真实消息。我这里就不说了。
今天那些关于故意抹黑Google的五毛帖,其实都是充满了自相矛盾和难以自圆其说的大字报式的胡话,很遗憾,此类言论往往对贵国那些"不明真相的 群众"还特别有杀伤力。
这也是我,决定要把自己当成傻逼,来理论一下的原因。岂能因声音微 小而不呐喊?!拜你们这些砖家叫兽还有那些五毛党所赐,现在的赞歌、粉脂、麻药还不够多吗?
五毛胡话1:Google在中国被百度打败,经营不下去了,所以要退出。
事实上是,谷歌中国用4年时间,将市场占有率做到将近三成,无论是通过Google的搜索,还是百度,可以看到在各个商业第三方调查机构的统计里面,谷歌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都超过了这篇文章给 出的12.7%的数字。更无论,谷歌中国在中国仅有800员工,根据2009年的财报,其收入超过20亿元人民币,而百度同期收入为44.5亿,百 度的员工是多少人呢?超过7000人!
通过以上数字,就算用大脚趾头想也能明白,谷歌中国在中国的经营不但没有失败,而且非常成功,其人均利润率更是大大超过了百度。就算相较于 Google全球的240亿美元的收入相差甚远,这也只是因为整个中国市场的盘子大小问题,不是谷歌中国无法赚到钱。
五毛言论一方面断章取义,一方面虚构数据,试图让不明真相的群众在这些似是而非的数字中,以为谷歌是因为经营不善而暗淡退场。然而这扯淡的是,如果 一个在中国在市场占有率第二,甩开第三名10倍差距,占据搜索广告收入1/3的的企业也真的如他们所说就"经营不下去了",那中国的市场如何又向他们所说 的"事实证明,中国互联网的投资环境、发展环境是好的。"
该文还说"我想谷歌只是在找个体面的方式来撤出中国。谷歌在中国的业务并不好,根本就斗不过百度。"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你能想象一个公司会对仅 占其总业务收入1%的一个市场的"不够成功"(姑且按文内的说法,其实一点都不是不成功,上文提到,谷歌在中国的经营非常好)就要费尽如此脑汁来找"遮羞 布"?在一个充满着躲猫猫、白开水、70码的贵国,你们见过什么事"遮羞布"么?
五毛胡话2:谷歌双重标准,内容审查在世界上都很普遍。
这又是一个试图依靠偷换概念混淆视听的手段让人们以为谷歌是别有用心妄图挑战中国法律,制造外国人在华特权的企图。
但是从1月12日Google的声明就说的很清楚,他们希望建立一个"在法律框架下做一个不过滤不审查的搜索引擎!",这个当地不仅仅只中国,还只所有地方,他 们希望每一个地方的产品,都能符合当地法律的要求,但是前提是,你得有这个明确要求,而不是今天打一个电话,明天发一个邮件说这个要屏蔽,那个要删除,还 给不出任何理由。然而五毛党们对此避而不谈,对Google要求中的前置条件"在法律框架下"避而不谈,有意突出后半句的"不过滤不审查",让对网络不熟 悉的普通用户以为Google是要治外法权,这一点除了用卑鄙两字来形容,实在找不到其他合适的字眼。
这个时候,必须要借助一位被网友授予国际重大金奖的人物的一句话来评价:"这种卑鄙伎俩阻挡不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真相的了解。科技的进步、世界的和谐 是历史潮流,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贵国政 府总是声明,任何在中国经营的公司必须要遵守中国法律,好像谷歌的退出是要挑战这一底线一样,让五毛和小将们以及一些对互联网不了解的人们义愤填膺。但是 事实上是,对于贵国的互联网审查制度,这个"法律"在哪儿?到底有没有一部或者一系列能够让每一个在互联网上的人能够看到的法律、法规、文件、规定、办 法?明确的告诉我们到底什么是合法的,或者什么事不合法的?
没有一个透明的规章,人们就不能去遵守所谓的制度。政府部门高兴的时候可以说"我爱共产党"这句话是褒义的,在不高兴的时候可以说你在讽刺它。你只 能无奈地对着屏幕喊草泥马。
每一个在中国做网站的大企业、小公司,甚至个人站长都知道,下面这个笑话,事实上真实的发生在我们身上:
半夜IDC急电,"你的网站有涉嫌台独的关键词,请立即删除!"站长立即从被窝里爬起,冒着零下10度的严寒上网,找那个 违法关键词。最后找到的是这样一条信息:转让一台独立服务器。
其实关于审核,个人网站"可能吧"在《审查机器》一文中已经说的很明白了,Google本身就有对不良内容的过滤机制,同时也有针对更安全的搜索结果 的safe search模式。(今天,可能吧因为另一篇关于Google的文章,可能吧被挡在了墙外,为了方便不便翻墙的网友,我摘录可能吧《审查机器》的部 分内容如下)
Google之所以想退出中国,不是因为受不了审查制度,事实上Google很早就有Safe Search选项了,在Safe Search里,成人内容是被屏蔽的。
另一方面,Google也会在搜索结果里屏蔽那些有版权争议的内容。
那么,既然Google自身都在审查内容,它为什么反感中国的审查制度呢?
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政策的不透明。
Safe Search是一个选项,用户可以自行关闭;当且仅当Google收到版权方的抗议,并证明某些网站确实存在侵权行为后才会屏蔽这些网站。这一切都是透明 的。
图:Google Safe Search选项
而Google在中国,每天都收到通知要屏蔽这个网站屏蔽那个网站、屏蔽这个关键词屏蔽那个关键词,这些通知是没有规律可寻的,也没有法例列明。你 要细问法例,得到的回答只会是"依法屏蔽"。
屏蔽色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屏蔽比如下面截图里的关键词就很难说出口了:
我一直都说,屏蔽色情保护未成年人是借口,屏蔽政治信息,让信息不流通才是中国的治国之道。
上面那张图里的文字很中国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就是没有法律法规和政策。我们都知道在贵国最强悍的部门是相关部门,你知道很多事情都是相关 部门去管,但是你不知道谁管。法律也一样。其实每一个上过大学的人都知道在写论文的时候,如果你写到相关资料,一定要后面注明着相关资料来源于哪里哪本书 第几页。我们的法院在判罚的时候,也不可能说xx犯罪嫌疑人因为违反了相关法律就入狱xx年,还要说因为什么法的第几条第几款第几项的xxxxx。而在互 联网上,什么都没有,只有"相关法律"。我倒是想请外交部的发言人也好,国新办的发言人也好,还是工信部的发言人也好,或者什么其他"相关部门"的"相关 人员"也好,你们每每厉声声明,要我们遵守相关法律,能不能有一次你们能不厌其烦的,勉为其难的,循循善诱的,谆谆教导的,仔仔细细的,条条款款的告诉我 们,这个"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到底是什么?
哪怕你们就恬着脸说:"这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就在我们脑子里"也行啊,我们也认命啊!只要你能说出来!
五毛胡话3:谷歌和美国政府有关联,他们退出是别有用心的
这是一个文革式的帽子口号,你做什么没关系,你是对是错不重要,关键是你的屁股坐在哪条板凳上。而且,更重要的是,你的屁股实际上坐在哪里也不重 要,重要的是,我觉得你坐在哪里。
希拉里在1月7日请美国一些科技企业高管高管吃饭,成为了这些五毛党抹黑Google的另一个证据。这种搞笑的逻辑,让我一时无语,只想问问,那这些又算什么?如此看来,美 国政府是不是应该想办法整一下腾讯?再就是阿里巴巴也不要做外贸了,谁让有那么多中国领导视察过他们呢?
……
你还见到过哪些或者扯淡的,或者离谱的,或者似是而非的,或者驴唇不对马嘴的抹黑Google的言论、新闻、评论?请回复这篇日志,我们一起来以一 批破!
btw:如果你觉得Google和百度之类的东西差不多?如果你并不是很理解Google为什么要(可以)不作恶?如果你觉得商业只有"坏"才能够 成就利润?推荐你一定读一下这一篇文章:《Google百度和谷歌的那些事儿》
谷歌跳转香港 .hk域名交易价格上扬
2010年3月22日星期一
关于谷歌中国的最新声明
关于谷歌中国的最新声明
http://www.google.com/press/new-approach-to-china/update.htmlDavid Drummond, SVP, Corporate Development and Chief Legal Officer
今年1月12日,我们在本博客上宣布,Google及另外二十余家美国公司受到了来自中国的、复杂的网络攻击,在对这些攻击进 行深入调查的过程中,通过我们所收集到的证据表明,几十个与中国有关的人权人士的Gmail帐号定期受到第三方的侵入,而这大部分侵入是通过安装在他们电 脑上的钓鱼软件或恶意软件进行的。这些攻击以及它们所暴露的网络审查问题,加上去年以来中国进一步限制网络言论自由,包括 对FaceBook、Twitter、YouTube、Google Docs 和 Blogger 等网站的持续屏蔽,使我们做出结论:我们不能继续在Google.cn搜索结果上进行自我审查。
从今天早上开始,我们已停止了在Google.cn搜索服务上的自我审查,包括 Google Search (网页搜索)、Google News(资讯搜索)和Google Images (图片搜索)。 访问 Google.cn 的用 户从现在开始将被指向Google.com.hk,在这个域名上,我们将提供未经审查的简体中文搜索结果,这些为中国大陆用户设计的服务将通过我们在香港 的服务器实现。香港地区的用户还将继续通过Google.com.hk获得跟现在一样的、未经审查的繁体中文搜索服务。在我们进行迁移的过程中,由于香港 服务器负荷的增加以及这些变化的复杂程度,用户可能会发现搜索速度变慢,或发现某些产品暂时不能访问。
实施我们做出的在Google.cn上停止审查搜索结果的承诺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我们希望全球尽可能多的用户都能访问到我们的服 务,包括在中国大陆的用户。中国政府在与我们讨论的过程中已经十分明确地表示,自我审查是一个不可谈判的法律要求。为此,我们相信,一个解决我们所面临挑 战的可行方案是在Google.com.hk上提供未经审查的简体中文搜索结果——它完全符合法律要求,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中国大陆用户对信息的访问。我们 十分希望中国政府尊重我们的这一决定,尽管我们知道,用户对Google服务的访问有可能随时被阻止。为此,我们将密切监测网址访问问题,并制作了一个新 页面,用户可以实时地了解到在中国哪些Google服务是可用的。
至于Google的广泛的业务运营,我们计划继续在中国的研发工作,并将保留销售团队,然而销售团队的规模显然部分取决于中国大陆用户 能否访问Google.com.hk 。最后,我们要清楚表明:所有这些决定都是由美国的管理团队做出和实施的,没有任何一位中国员工能够、或者应该为这些决定负责。自我们在1月份发布博客以 来,尽管面临着众多的不确定性和困难,他们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专注于服务我们的中国用户和客户。我们为拥有这样的员工感到深深的骄傲。
2010年2月20日星期六
纽约时报:两所中国学校与网络攻击有密切关系
旧金山消息 – 对Google和美国许多大型企业的攻击已经被发现与中国的 两个教育机构有关,其中一个还有军方背景。
据信,这些网络攻击可能自去年四月就开始了,这比之前预料的要早的多。攻击的目的是为了窃取商业机密、源代码及电子邮件。Google 宣布他们和其他公司是自一月十二日才开始遭受来自中国的"极为精密的"网络攻击的。
许多计算机安全专家,包括国家安全局的调查员,一直在努力确定攻击源的具体位置。直到前几天,他们才追踪到台湾的几个服务器。
调查最近有了重大发现,追踪到了一个中国的一所重点大学以及一所职业学校。一个军火 商发现他们和 Google 遭到的网络攻击非常相似。这个证据使得调查人员认为这所职校的一门计算机课非常可疑。这门课程是由一位乌克兰籍教授负责的。
该军火商在一次计算机安全专家会议上提供了这个证据。据几位不愿意公开姓名的相关人 士透露,这两所参与网络攻击的中国教育机构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和山东蓝翔高等技工学校。
上海交通大学有中国最好的计算机科学课程。就在几个星期前,他们的学生还在 IBM 举办的"脑力挑战"计算机编程竞赛中击败了斯坦福大学及其它顶级大学,获得了冠军。
蓝翔高等技工学校位于中国东部的山东省,是一所规模极大的职业学校,在中国军方的支 持下创办,并为中国军方培养了一些计算机科学家。这所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是由一家和百度有着密切关系的公司负责管理的。百度是一家中国本土的搜索引擎公司, 是 Google 的竞争对手之一。
在计算机安全界和奥巴马内阁中,分析家都对如何看待网络攻击源自学校,而不是中国军方或政府机构存在争议。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所职业学校是政府用来伪装 的工具。但另一些计算机界人士和前政府官员认为,这所学校也可能是第三国用来冒充身份、收集情报的伪装。一些人还推测这次网络攻击是商业间谍行为的典型案 例,是为了从美国高科技企业窃取商业机密。
一些关注中国信息战的独立研究者说,中国的网络间谍分布极为广泛,这足以证明网络攻击的源头就是中国。
"我们必须了解,他们渗透计算机网络的方式和我们有所不同",中国军事研究专家及情报研究和分析中心主管 James C. Mulvenon 说,"美国政府通常在政府机构内周密部署网络间谍行动,而中国政府常常利用那些业余黑客来达成他们的目的"。
FlowerCode@cnBeta 节选翻译自纽约时报网站
2010年2月8日星期一
谷姐网侵权谷歌事件
Sent to you by Xingxing via Google Reader:
在谷歌可能退出中国事件的影响下,一个名为"谷姐"的山寨网站迅速蹿红网络,日前,"谷歌"已经正式向"谷姐"网发来律师函,声称"谷姐"侵权,要求2月8日前停止侵权,否则将保留采取法律措施追究侵权责任的权利。
"谷歌"在律师函中称"谷姐"模仿和抄袭谷歌公司的LOGO,容易使公众误以为"谷歌"与"谷姐"存在某种授权或联系,认为"谷姐"构成了对"谷歌"注册商标权的侵犯。
今天早上,谷姐网将原来的域名跳转到另外一个网站,但网站的LOGO依然抄袭谷歌的LOGO,企图通过变换域名的方式继续侵权。
"谷姐"网站自今年1月14日网站上线,源于谷歌退出中国事件的影响,其网站的LOGO和页面风格模仿谷歌网站,也提供有类似谷歌搜索引擎的服务。据昨天的Alexa的流量统计,谷姐的七天平均排名已经达到1729,接近了业界知名IT网站cnbeta的七天平均排名1314,在Google Insights Search里统计的"谷姐"和"谷歌"的搜索关注度,"谷姐"的关注度曾经一度接近"谷歌",如此短的时间内打造一个如此流量的网站的确令人惊讶,但这个网站的流量完全是建立在谷歌粉丝对于谷歌可能退出中国的不满情绪上。
谷姐网Alexa的排名统计
谷姐和谷歌的Google Insights Search里统计
然而,这个山寨网站本身已经实实在在地伤害了谷歌中国,这个山寨谷歌网站的蹿红完全来自谷歌粉丝的支持以及对相关政策的不满,但其内置的搜索引擎却调用的是百度搜索引擎的接口,搜索界面和百度也完全一样,广告信息也是百度的,LOGO上也有百度的标签,还四处宣传和炒作,就差没直接喊"上不了谷歌上百度"了。这种运营方式是赤裸裸地直接挖谷歌中国的墙角,难怪会收到谷歌中国的律师函。做为谷歌的粉丝,我对于谷姐这种落井下石的做法非常不耻,预计其最终下场逃离不了被关停的命运。
这次事件也警告了那些整天打歪主意的互联网从业者,不要试图通过侵犯谷歌的知识产权来发家致富。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地址 - www.williamlong.info 我的Google Reader - 我的Twitter - 我的Facebook - 月光博客Twitter月光博客投稿信箱:williamlong.info(at)gmail.com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Subscribe to 月光博客 using Google Reader
- Get started using Google Reader to easily keep up with all your favorite sites
2010年2月5日星期五
Google Apps browser support
2010年3月1日,Google Apps的Google Docs和Google Sites要停止支持IE6了:
Dear Google Apps admin,
In order to continue to improve our products and deliver more sophisticated features and performance, we are harnessing some of the latest improvements in web browser technology. This includes faster JavaScript processing and new standards like HTML5. As a result, over the course of 2010, we will be phasing out support for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6.0 as well as other older browsers that are not supported by their own manufacturers.
We plan to begin phasing out support of these older browsers on the Google Docs suite and the Google Sites editor on March 1, 2010. After that point, certain functionality within these applications may have higher latency and may not work correctly in these older browsers. Later in 2010, we will start to phase out support for these browsers for Google Mail and Google Calendar.
Google Apps will continue to support Internet Explorer 7.0 and above, Firefox 3.0 and above, Google Chrome 4.0 and above, and Safari 3.0 and above.
Starting this week, users on these older browsers will see a message in Google Docs and the Google Sites editor explaining this change and asking them to upgrade their browser. We will also alert you again closer to March 1 to remind you of this change.
In 2009, the Google Apps team delivered more than 100 improvements to enhance your product experience. We are aiming to beat that in 2010 and continue to deliver the best and most innovative collaboration products for businesses.
Thank you for your continued support!
Sincerely,
The Google Apps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