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8日星期六

.NET.RU, .ORG.RU, и .PP.RU на сопровождение в RU-CENTER

Уважаемый клиент!

РосНИИРОС, как администратор доменов NET.RU, ORG.RU, PP.RU,
планирует 27 декабря 2010 года передать деятельность
по регистрации и поддержке доменных имен третьего уровня
в доменах NET.RU, ORG.RU и PP.RU в компанию RU-CENTER.
Выбор компании обусловлен прежде всего тем, что
в течение последних пяти лет именно RU-CENTER
занимается техническим сопровождением доменов третьего уровня
NET.RU, ORG.RU и PP.RU.

Уведомляем Вас, что управление доменами будет осуществляться
через веб-интерфейс RU-CENTER nic.ru.

Инструкция по переносу доменов и данных администраторов
из РосНИИРОС в RU-CENTER будет выслана всем владельцам доменов
в зонах NET.RU, ORG.RU, и PP.RU на контактные электронные адреса,
указанные при регистрации доменного имени для частного лица
или организации. Для получения доступа администратору домена
будет предложено заключить клиентский договор с компанией RU-CENTER.

Регистрация доменов третьего уровня в .NET.RU, .ORG.RU и .PP.RU
через веб-интерфейс РосНИИРОС останавливается 20 декабря 2010 года и
будет возобновлена 27 декабря 2010 года через веб-интерфейс RU-CENTER
на платной основе, при этом ограничение на число заявок будет снято.

---
Административно-техническая группа
эл. почта: ru-ncc@ripn.net
телефоны:
+7 (495) 737-06-01
+7 (495) 994-46-01
8 800 100-46-01 (для регионов России)

English version

Dear client!

RIPN, as NET.RU, ORG.RU, PP.RU domain sponsor,
intends to transfer the registration and support business of NET.RU,
ORG.RU and .PP.RU third level domains to RU-CENTER.
on December 27, 2010. The company's choice was first of all triggered
by the fact, that it is RU-CENTER who has taken up maintenance of
NET.RU, .ORG.RU and .PP.RU third level domains in 2006.

The domain maintenance will be realized through RU-CENTER
web-interface nic.ru.

The instructions about the authorization details though RU-CENTER
web-interface will be sent to all domain registrants' contact emails,
which were specified for individuals or legal entities for registration
of .NET.RU, ORG.RU and PP.RU domain names. For registrant's access
he will be suggested to conclude the Service Agreement with RU-CENTER.

The registration of NET.RU, ORG.RU and PP.RU
third level domains through RIPN web-interface will be ceased
on December 20, 2010 and launched through RU-CENTER web-interface
on payment basis on December 27, 2010.

In this case, the number of requests will be unlimited.

2010年12月5日星期日

中国根服务器DNS污染



国的第一次DNS污染发生在2010年3月,当美国和智利的用户试图访问流行社交网站如facebook.com、youtube.com和
twitter.com等域名,他们的域名查询请求转交给中国控制的DNS根服务器处理,由于这些网站在中国被封锁,结果用户收到了错误的DNS信息;据
IETF DNS
operations邮件列表的讨论,一位来自智利域名注册商的技术人员周三称,他们在DNS根服务器“i.root-servers.net”的一个节
点上观察到了奇怪的响应行为,当用户查询facebook.com、youtube.com和
twitter.com等域名时,返回的是虚假的IP地址,没有转到.com。正常情况下,DNS根服务器只会提供一个正确的顶级域名服务器指示,在此例
中用户查询的.com顶级域名服务器由美国弗吉尼亚州的VeriSign公司运行。他们根据路由追踪发现这个节点位于中国。


i.root-
servers.net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正对此展开调查。很多人指出中国根服务器DNS污染已经发生过多次,而一位自称管理根服务器中国镜像的
ICANN机构的人员声明,ICANN与此事无关。中国的DNS污染通过DNS根服务器波及到了智利和美国等国的计算机,由于直接影响到了智利和美国互联
网络,一台位于中国的DNS根服务器被切断互联网络链接。服务器的操作者Netnod确认了这一行为,并表示由于来自中国的网络审查制度影响到了一些互联
网站点。



天后,中国根服务器运营商Netnod,似乎已经解决了导致facebook.com、youtube.com和
twitter.com等网站域名解析无意定向到中国的问题。维护根服务器中国镜像的Netnod,“撤回了中国服务器的路由通告”,从而事实上切断了与
互联网的连接。


Netnod坚称,它的服务器不包含重定向互联网流量的错误数据,安全专家对此也表示认同,他们认为DNS问题可能是中国政府修改某处网络时造成的。

NIC
智利在之后周五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到,VTR、Telmex和其他几个ISP的上游提供商–环球电讯(Global
Crossing)受到影响,最早从周三就开始有报道,但显然再早的几天就有了。另外NIC智利提到他们位于加州的服务器也同样受到了冲击,错误DNS信
息来源自何处尚不明确,也许是通过Equinix,或者是通过Network Solutions。


Network
Solutions的工程部副总裁Rick
Wilhelm声明他们并没有为NIC智利提供服务,另外Equinix和环球电讯没有立即发表任何声明。Netnod维护了一台DNS根服务器位于中国
的镜像服务器,现在已经开始在服务器上执行撤回路由广播的操作。公司CEO Kurt
Lindqvist在一封给记者的电子邮件中说到,他”不记得”关闭了此台服务器的互联网链接。


Netnod坚持他们的服务器并没有包含重定向网络链接的错误信息,一些安全专家也表示,这些数据有可能被中国政府在中国的互联网的某处进行了替换,而这个替换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整个国家的GFW[墙]。


二次DNS污染发生在2010年4月8日关于BGP(边界网关协议)劫持。一家叫IDC China
Telecommunication的小型ISP的错误路由数据,经过中国电信的二次传播,扩散到了整个互联网,波及到了
AT&T、Level3、Deutsche Telekom、Qwest
Communications和Telefonica等多个国家的大型ISP。事故始于美国东部时间上午10点,持续了大约20分钟。在此过程中,有
32,000到37,000个网络接收到了错误的数据,包括8,000个美国网络,超过8,500个中国网络,1,100个澳大利亚网络,230个法国网
络。



在,安全专家发出警告,中国的审查正威胁到其边界之外的区域,影响到生活在中国之外的网民。中国拥有三台镜像DNS根服务器(F-、I-和J-),根据安
全公司Renesys的数据,全球57%的DNS查询是通过位于中国的根服务器完成,中国周边地区如俄罗斯、东南亚最受影响。中国的DNS污染正成为互联
网安全和自由的真正威胁。

2010年12月1日星期三

中国的DNS污染是互联网的真正威胁

今年3月和4月,中国的DNS污染两次影响了互联网:第一次是3月份,当美国和智利的用户试图访问流行社交网站如facebook.com、youtube.com和twitter.com等域名,他们的域名查询请求转交给中国控制的DNS根服务器处理,由于这些网站在中国被封锁,结果用户收到了错误的DNS信息;第二次是4月8日,最近广为报道的BGP(边界网关协议)劫持。 现在,安全专家发出警告,中国的审查正威胁到其边界之外的区域,影响到生活在中国之外的网民。中国拥有三台镜像DNS根服务器(F-、I-和J-),根据安全公司Renesys的数据,全球57%的DNS查询是通过位于中国的根服务器完成,中国周边地区如俄罗斯、东南亚最受影响。中国的DNS污染正成为互联网安全和自由的真正威胁。

2010年11月27日星期六

浙江联通客户DNS服务器地址更改的通告

浙江联通客户DNS服务器地址更改的通告:

尊敬的用户:

  根据工信部网络安全防护工作相关要求,提高域名系统安全性,浙江联通现使用DNS服务器221.12.1.228,221.12.33.228和221.12.65.228的用户,需要将DNS服务器统一更改。

  如果您看到本页面提示,说明您的电脑或您所在网络还在使用旧的域名服务器,请更改您电脑的DNS配置或联系您的IT主管或网络管理员更改网关或防火墙域名服务器配置。

  配置参数(以就近就快及均衡使用原则,各地市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杭州、金华、湖州、嘉兴、绍兴:
首选DNS服务器:221.12.1.227
备用DNS服务器:221.12.33.227
宁波、温州、台州、丽水、衢州、舟山:
首选DNS服务器:221.12.33.227
备用DNS服务器:221.12.1.227
  配置方法参考:

网络设备、防火墙、DHCP服务器等,需在相关介面或配置文件中完成;请联系您的网络管理员或系统集成商;
使用宽带路由器的用户,需要登录到相应管理页面,修改相应的DNS服务器内容;宽带路由器管理介面可能是:http://192.168.1.1
http://192.168.0.1
Windows电脑打开"控制面板-网络连接",右键点击"本地连接"选择属性,在常规页选择"Internet协议(TCP/IP)",点击属性,修改"首选/备用DNS服务器"地址。
  如有需要,请联系联通客户经理、网络经理或客户服务电话:10010,需要时,请提供以下数据:

  

中国联通浙江省分公司
2010年10月

2010年11月20日星期六

18分钟内,15%的互联网流量都流经中国

一条旧闻突然之间又开始流传,媒体还声称此前无人知道,实际上在事件发生后就被广泛报道了:今年4月8日,在18分钟时间内,中国劫持了15%的互联网流量,其中包括来自美国政府gov和军方mil域名的流量。 原因是一家叫IDC China Telecommunication的小型ISP的错误路由数据,经过中国国有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的二次传播,影响了整个互联网。整件事暴露了互联网基础 结构的脆弱,此类事故以前也发生过:10年前,佛罗里达的一家小型ISP同样让全世界的流量都经过它的服务器。有人建议,美国的ISP不应该过于信任其它ISP的路由通告,而应对其进行筛选,相比较下,欧洲的ISP就实行了严格筛选的措施。

2010年11月10日星期三

人民日报:别老想着堵信息

人民日报:新媒体时代,信息是堵不住的

叶皓 南京市委宣传部长

我们正处在媒体事件时代,所谓媒体事件,既包含突发事件,也包含常发事件。这些事件虽不一定因媒体而起,但都是因媒体而放大了影响力,使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身处媒体事件时代,任何政府、企业、个人都有可能卷入其中,处置不当,都会受到影响和伤害。

当今社会,媒体事件的处理、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已是政府管理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政府执政能力的重中之重,更是政府官员的必备素养。在媒体事件的处置中,我们一些政府和官员抱着"做了再多的工作,经不住网络的炒作","防火防盗防小报"的心理,采取躲、吵、封、抓、告、怨等下策,表现出知识恐慌和本领危机。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

突发事件发生后,过去我们往往不愿公开,怕媒体添乱,引起公众恐慌,影响政府形象,但事实恰恰相反。突发事件只有不发布或者迟发布而造成被动局面的典型案例,没有因为及时发布而造成不良影响的典型案例。2003年"非典"事件,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就是深刻的教训。

当下,我们处在一个新媒体时代,网络使得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节点更多、范围更广,想要堵住信息是不现实的,也不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突发事件一发生,公众急于知情,既出于自我防范,又出于监督政府;媒体更是急于报道,既满足公众知情权的需求,也是对社会问题的预警。

应对突发事件,政府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及时发布真实信息。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如果没有被摆在重要位置或处置不当,不仅直接影响事故处理本身,还会引发新的次生灾害。政府只有在第一时间发布真相和政府救灾举措,引导舆论,才能满足公众知情权和媒体报道权,为事故的处置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网络监督对政府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一是腐败行为会迅速被曝光;二是各种不正之风难以掩饰;三是传统的潜规则和陈规陋习无法面对公众质疑;四是政府处理问题敷衍了事、避重就轻的做法必须接受问责。不管我们的官员是否愿意,是否已经做好准备,媒体、网络对政府的监督力度只会越来越大,这一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有人说在网络中,官员成了弱势群体,这反映了网络监督的力量,只有在网络和媒体的监督之下,我们的官员才能真正从"主人"回归到"公仆"的本来地位。

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网上舆情,将亲自上网、了解舆情作为每天上班的必备功课,将网上舆情作为工作第一信号,将能否使用网络、能否发现舆情、能否应对舆情作为衡量工作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

我们当充分认识到,媒体是社会的预警器,它对社会问题的报道反映,眼前可能会让相关政府、官员难堪,但从长远来说,它能揭示问题、有助于解决问题,对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推动社会进步利莫大焉。


2010年11月5日星期五

人民日报: 警惕“水军”炮制网络“民意”

网络公关的出现虽然只有几年,但占公关市场业务的比重已达6.3%。一批不良网络公关公司组织了庞大的"网络水军"队伍,造谣诽谤竞争对手、制造事端敲诈勒索、炒作恶俗形象败坏社会风气,网络公关行为亟待规范。前不久事发的蒙牛员工伙同公关公司损害伊利集团商业信誉案,以及目前正炒得沸沸扬扬的"360与腾讯之争",将早已暗流涌动的不良网络公关从幕后推到了聚光灯下。

不良网络公关组织严密、势力庞大

"目前知名商业网站和论坛50%以上的帖子,都来自'网络推手'"

"我们在调查一些案件的过程中发现,目前知名商业网站和论坛50%以上的帖子,都来自'网络推手',而并非网民自发的发帖。"北京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处网络管理处副处长张俊认为,不良网络公关的关键环节是这些网站的编辑和论坛版主。

有 些商业网站或论坛自身就从事网络公关。张俊介绍,从公安机关调查的情况看,一些商业网站或论坛先是在"天涯"论坛上发帖,然后就以在"天涯"发现这篇帖子 为名进行报道,接下来该报道就会被许多网站转载、炒作;还有一些网站或论坛,打着替消费者维权或代表"民意"的旗号,恶意发布虚假信息,甚至已经形成联 盟,集体发帖、集体定价,删帖收钱,牟取暴利。

北京市网络新闻监管中心的雷鸣在调研 时发现,这些从事不良网络公关活动的企业已经相当"专业":策划部门负责总体策划、指挥调度;文案部门负责文案设计和起草;执行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数以万计 的"水军"密集发布;监测部门负责舆情监测、分析和反馈;外联部门负责联系客户谈方案、收定金、签合同;技术部门负责制作配套的图片、音频、视频,确保公 司信息安全。

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在不良网络公关的闹剧中,没有赢家。如果网络公关行 为不规范,靠恶意炒作暂时击垮商业竞争对手,有一天也会成为受害者。不良商业竞争,可能会毁了这个产业,甚至影响相关产业。不知情的广大网民会因受误导而 利益受损,误导了网民的网站、论坛本身,也会因丧失公信力而失去受众,影响企业利益。

最根本的动力是商业利益

不良网络公关屡禁不止,主要原因在于对非法公关行为的追惩力度较小

实际上,一些网站同恶意炒作的斗争早已开始。例如,搜狐就早已发布公约,表示信守商业道德和职业道德,绝不参与不良网络公关;同时还提高了对恶意炒作的技术防范能力,加强了内部管理。

"我们工作人员对帖子的每一项操作都会被记录在案,如果有未经授权就删帖的行为,这名员工是要被开除的。"搜狐网副总编辑国庆临说。

那么,为什么这种没有赢家的闹剧却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

最根本的动力还是商业利益。中国广告协会互动网络委员会秘书长陈永介绍,现代人每天会接触上百条广告,能记住的也就寥寥几条。普通广告的宣传效果已经越来越弱。企业需要新形式的广告,也愿意在这方面花钱。

而网络公关作为传统广告的补充,恰恰能够满足这方面的市场需求。雷鸣介绍,首先,我国有4.2亿网民,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所以网络公关的覆盖面较大;其次,网络公关使生产商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另外,网络公关实现了互动式传播,消费者可以更好地融入其中。

市场需求巨大,而不管是删帖还是发帖,成本并不高,所以整个不良网络公关利益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有利可图。

不良网络公关敢挣这种钱,主要在于其违规成本相对较低。北京网络新闻信息评议会成员、本报记者张意轩就认为,和丰厚的获利比起来,目前对非法公关行为的追惩力度还是相对较小。

国庆临说:"有些行为在法律上界定很模糊。比如我们经常能看到大量以低俗标题和图片为诱导的帖子,点进去就是为企业增加流量的链接。但是经相关部门鉴定,这些图片还算不上淫秽,只能算低俗,并没有违反法律,我们就很难处理。"

"对于不良网络公关,广告法不能处罚它,因为它不属于广告;帖子也不能算新闻,相关部门也很难管理。"陈永说。

良好网络环境需全社会共同参与

打击非法网络公关,需要行业自律、企业自觉

"仅仅处罚当事人是不够的,应该对恶意炒作的企业进行重罚。"北京网络媒体协会新闻评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博联社总裁兼总编辑马晓霖表示。

张 俊介绍,相关部门确实加强了这方面的管理。"我们近期已开始着手对网络公关公司采取一定措施,一是加强对网站的管理,要求网站、博客、搜索引擎严格按照相 关规定,并建议逐步实现实名制,防止同一用户注册不同身份恶意炒作;二是明确了一些重点监管对象,加强预警;三是开展网站人员备案工作。"

"需要有几个有社会责任感、经营规范的网络公关公司引领行业发展。"北京市网管办网络新闻管理处处长陈华建议,加快培育网络公关龙头企业,树立行业标杆。

国庆临介绍,应在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网络公关行为方面多些探索。搜狐畅游公司通过技术手段,使其网络游戏公共区域里用低俗内容吸引客户的内容,从每个月8万条降低到现在不足1000条;对这类低俗内容的处置时间,也从原来的每条10分钟降低到了每条3分钟。

参会评议员纷纷表示,依据法律对非法网络公关行为进行坚决、严厉的打击,非常必要。

"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陈华认为,北京网络媒体协会存在、发展这么多年,其中有新闻评议会、自律专员、妈妈评审团、举报热线、网络监督志愿者等的努力,这些民间组织都可以为防治不良网络公关行为贡献力量。

另外,参加评议会的专家也指出,需要引导网民提高媒介认知力、加强信息鉴别能力,使不良网络公关失去生存空间。

《人民日报》